对照新修订的公文处理条例,机关办文办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提法不准确 这主要表现在有的不注意从政治上思考问题,一些重要表述提法不准确,容易引起歧义;有的没有认真与上级文件、领导讲话、形势政策“对表”,表述不规范;有的引用重要文件、法律法规和领导批示、原文不一致,或断章取义,或有出入;有的关注形势不够,想问题、提建议没有站在全局上思考;有的对上级指示精神吃得不透,提出的意见建议不符合领导意图;有的了解掌握情况不全面,与事实不太相符;有的条理不清晰、层次不分明,核心内容没写明白,文字逻辑混乱;有的文字表述不严谨,存在用口头语代替书面语、用方言土话代替标准语言等问题。这些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都会有所反映,比如,有一个处理问题的件,由于对党、国家和军队方针政策以及有关规定掌握得不准,提出的处理意见不符合政策规定,被领导退回来,作了很大修改,基本上推倒重来。还比如,有的件中,对5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不招投标就直接指定施工单位,与审计监督要求不相符合。再比如,有的件提出经费开支从家底经费支出,但上级已经冻结家底经费,事情办“夹生”了。 (二)情况研究不深透 一些件之所以质量不高,与工作研究不深不透有很大关系。有的筹划工作或起草文电时站位不够高,没有从工作全局出发,考虑业务工作多一些,与上级决策指示对不上路子;有的关注形势不够,把握工作时机不好,造成呈报事项与当前形势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不协调、不吻合;有的对一些政策性、专业性强的工作没有研究透,处理问题的意见缺乏政策依据,让领导不好定夺;有的没有认真研究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不科学,甚至没有提出本部门的倾向性意见,有一种让领导“看着办”的感觉;有的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准确,若明若暗,对策措施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比如,一个单位就借款事上了一个件,对于借多少、怎么用,没有认真把握政策依据,结果被研究了一次又一次,多次作出调整。再比如,一个部门拟协调上级机关将一栋楼调整给一个单位使用,但提出的需求、理由、依据等论证不充分、不实际,站不住脚,事情没有办成。 (三)文种格式不正确 军用公文种类包括命令、通令、决定、指示、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通告、纪要12种;公文格式包括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无正文说明、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制份数、承办说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20个要素。每个文种都有特定的使用范围,每种公文都有固定的体例格式,但有的在起草和印制时执行不严格。有的对无需请示审批的事项,也使用呈批件;有的上行文、下行文用的是同一种文头;有的文件该用正式公文的用了非正式公文,该报呈批件的报了白头件,该用“批复”的写成“通知”,该用“函”的写成“批复”,该用“请示”的写成“报告”,该用“报告”的写成“请示”;有的涉密文件不标“密级”和“份号”,有的虽然标了密级,但标准掌握得不准;有的紧急公文不标注紧急程度,标题不加文种;有的文件缺少无正文说明、印制数量、承办人、联系电话等文尾标注;有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没有按规定处理,两个字的姓名中间没有空一个字符,存在随意性等。《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出现这方面错误,不是不懂不会的问题,根本的还是责任心问题。比如,报告参加会议情况、调查研究等事项,按规定没有请示事项应使用白头件,但是有的还使用呈批件形式呈报;公文格式改版后,明确函只能是机关局对局、处对处,有的还以处名义给某一个局机关发函;有的要素标识不恰当,份号没有按规定标识虚位,份号、签发人姓名及版记仍使用3号仿宋体,版记中的分隔线没有区分粗细线;有的发文机关标志混用,对什么情况下带“文件”二字搞不清楚(制发全局性、规范性、指导性、长远性公文,应标注“文件”二字)。还比如,有的以局名义发函,使用的却是部版头的信笺纸;有的发文把版记放在附件之前,实际应该放在全文最后。 (四)基本要素不全面 有的事项背景信息介绍不到位,对涉及的其他问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三言两语,自己清楚但别人看不懂;有的涉及经费事项,只说多少钱,没说从哪里出,也没有详细预算;有的报件有主件无附件,或者附件不全;有的没有附上代拟稿或文电稿,造成一项工作多次请示、重复补报;有的文字表述过于简单,什么事、怎么干、谁来干等关键要素缺胳膊少腿,或多或少地存在遗漏。比如,有的件中没有把有关情况讲清楚,领导看不懂是怎么回事,报上来之后不敢签。还比如,有个召开会议的件,开会的原因理由、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要解决什么问题、具体程序安排、领导讲话稿准备、经费保障等,要么没有写清楚,要么写得不准,造成多次改件和补件,耽误时间,影响效率。再比如,有的需领导签批的财务票据金额中,只有小写金额没有大写金额;有的件中提出要外聘人员,但没有附协议合同。 (五)办件校改不细致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机关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出错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是低级错误。有前后错行的,有错字、别字、掉字的,有标点符号运用混乱的,有前后表述不一致的,有装订漏页、倒页的。有的比较注意正文部分,但却忽视大小标题、开头称呼、字号、落款、成文日期等,结果造成差错;有的机械套用以往办件存底,造成呈报的件中领导已经退休、落款的时间还是老时间,搞“穿越”了;有的修改文稿时,前文修改了,后文没改,文件改了、附件没改,关键性表述领导改动一处、其他处没有全文联动改;有的错字、别字、丢字、多字,把十九大精神写成十九大会议精神;有的前面用“2016年”后面又出现“16年”;有的数字分项与总数不一致,经费前面用“元”,后面又用“万元”;有的对人名、单位等疏忽大意,凭印象、靠推断,没有认真核对,拿出来的东西不准确。比如,有的件中把“2017年工作”写成“2107年工作”、把“春秋常服”写成“夏秋常服”,有的甚至把呈批件中的“当否,请批示”直接复制到函稿里。再比如,有的没有及时对表,十九大后还沿用“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等老的表述。还比如,有的给领导报送的会议纪要,后几页装订反了。 (六)办理程序不规范 按程序办文是机关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坚持得不够好。有的重要事项没有预先请示领导,就直接上件或办理;有的报送的领导有差错,分管领导漏报、无关领导多报;有的不按“一文一事”的要求报请示,请示一个问题又涉及其他问题;有的行文内容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事项没有协商,或未达成一致意见就行文;有的以部门名义向领导行文、以领导名义向机关部门行文;有的需要会签的文件,没有会签就上报,致使领导无法审批;有的需要以上级机关名义行文的,不在请示中说明理由,也不附代拟稿;有的不按正常渠道办文,非专报件不经文电秘书直接报送领导;有的从领导处直接取回批件,未告知办件秘书登记注销,也没有交给保密室存档,散落在个人手中,不符合档案资料管理规定。比如,有的报件没有走正常办文程序,越过核文部门直接送件,由于少了一道把关,差错没有及时发现,被领导严肃指出。再比如,有的件返聘退休干部不经过干部部门、借调兵员不经过兵员部门、动用机动费不经过财务部门联签;有的件中所办事项涉及其他部门,没写清楚是否已协商,事前也没有通气就派任务抽人员。 (七)工作统筹不科学 以上问题,是工作中遇到最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我们在工作中要引起重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问题既是导向,也是方向。如果讳疾忌医,那么办文办件工作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不仅工作很难出成绩上台阶,干部个人素质能力也不会有大的进步。我们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下力气抓好这方面的工作,努力有新的进步和提高,使办文办件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 `1 D) {4 I" ~ m2 U: _4 E, f0 E! l/ P4 y2 ^ F
. s4 c. L9 l8 j( L3 q R
( f: w/ Z7 p& T3 }7 k
( s- \9 b( g( d' W" D* u5 i) P' k6 R; K# d3 Y g, p" l
0 N8 |7 W3 @- v& u- t$ s7 M0 s) E& W
: d/ a1 ]" `2 S7 Z
0 A( A- K+ I6 s6 f: F5 D; P+ K8 f% c. Z3 i; {8 c
% W% I* n& T, X5 M. _9 ~$ H# \7 `9 @) o5 M
; k' Z& w7 I* d
% W) Y# `$ \- y4 s0 ]
3 X% A$ y7 E; _. }* T! \2 A5 E3 S
# H. ]+ f: M) w' g0 g+ I* s) L+ J9 O+ f8 o; B
' I+ d: X1 ?: ?+ f3 y2 {9 q) Z! M
6 v9 k+ X' @$ w' U; V/ b" l) J
/ E& c3 s9 [$ |+ C
4 K1 b Q. B0 a) `* `
/ y3 S6 l3 T/ Q* E4 ~) ]! D) Q1 R; T' @* {# t" Q' F
- ?# p8 Z" q( {# y, z
/ D4 j# K3 T6 }% f' k$ R
" R; |% {: B! U1 l( q( y2 i5 X+ F% r) v
6 K1 |6 {3 {$ e) L1 P6 ~6 S1 E
- |6 M+ b8 h2 ~: S7 R
) S! ^- u! ]6 M' c1 b+ R- O3 G9 q, w: z! \* Y& g1 ] j# P
; n8 g. D; D9 P2 a# X6 h
6 a7 ]. F r4 w+ S, U- [% W
/ {7 }* s+ X+ Z% _- z, c, h0 a% u, B9 U! |) V
5 V. Z* u- |5 U6 e6 N) a5 {4 V" o, e9 a3 _
# Q9 Y/ {# x9 i: S
) L5 E/ ^! q6 _& N X) F8 A' b5 p8 O5 t+ M4 `
. V1 L2 G: S7 N
3 l8 e6 h U ~! G/ {5 b& q# ?
- r+ l6 c9 z$ F
! ]. o0 w e# ^. c$ ~4 k3 F' f* [4 `) i0 G: u
. R5 ^! T# W8 c' c( N' ^( o# x& \" H0 a
" {6 R4 R |. V5 Z4 t: z: ?* g3 U/ M% @" i Q4 X9 P- x9 s& M. E4 e
5 c' S1 M* C0 C, [, k1 E! i
4 C; I X' {' T& v5 w1 t
1 i3 C; J7 }6 ^, u& M4 L+ ~: i }% f- Y9 N- _; v4 b
0 S9 E- M( `: C+ x2 f$ x
4 [) g5 |0 `3 O- @2 ^$ _2 O
$ V5 d( f" t* B+ k+ g
6 `: o7 p* L' }& l* l) x3 [" o+ g! D) q+ b) y; L/ } p
6 J% Y% A! r7 A, m
, z1 h4 s6 q. r8 F, z- |
. p6 f6 i) s; s
' A$ t6 i& j4 S7 K: L* v) s z& C/ F% Q
% k4 |- Y& I7 u& ~% \* R" u( [- C; O2 d8 a4 r
7 _) k A* M! k# k# @$ q% @8 O9 a1 k, N5 d* G
- ]1 A9 i4 q+ ?/ d5 I4 j
p' k* @3 w! z, ^2 L7 w( T/ G, s9 }4 n( y3 S
3 _4 M7 ~& @( W+ a
* {- T# c1 D- N' u# |% r, v7 [
$ m3 H% j4 j. V* p( S1 ?7 l# U4 H/ b+ z2 t/ @
4 u3 L1 T# u9 m; O
% F& n5 w8 l1 p1 T7 Z8 C 作者:张瑞志 来源: 应用写作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