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A7 l8 F1 m" _+ }0 I6 P1 L' K
受秘书朋友力邀,撰写了《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一书(好吧,我脸皮有点厚)。此为书稿引言,欢迎批评拍砖。 0 n0 v/ [. n5 y- H8 F6 S
v& W; i1 @, E0 j; g, s+ C
一
& b2 f6 w+ X' B0 X% S$ R! h( k
. g4 W; Z' N& I/ C网络和微信上曾经广为流传这样一篇文章——《语言和文字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未来》,作者濮实是一位在剑桥大学访学的学者,他通过与身边顶尖学者们的交往以及日常观察,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考,得出“使用语言的能力决定人的发展潜力”这个结论。文章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作者非常尊敬的作家和写作教授,就是一位运用语言的典范,他去植物园散步,能边走边告诉大家每种植物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征、如何辨别。他在说话和文字表达中很注重准确性,遇到新的词汇和信息,常常在小本上记下来,在蛋糕店见到新出的蛋糕叫不上名字,也一定要问清楚店员怎么拼写。作者写的一段文字,本来以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结果还被他找出了一堆歧义。作者感慨地说,这位作家对语言的日常积累和准确使用语言的意识,真让人佩服。
8 [1 E; j2 O1 t& @# n
5 Z1 O* }" i; P8 h0 X6 t2 |1 `6 Z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觉得作者有点过分夸大了语言文字能力的作用,而这种能力对自己来说没那么重要。其实仔细想想,作为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人交往,要把自己的想法、需求、感受、情绪等信息传递给别人,也肯定离不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达形式。人是思维的动物,思维是靠语言传递的,所以说语言是思维的外显,是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语言文字即是人的思想,是生活本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说:“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外延。”
& b. C7 e4 E# U, A' p: }' i3 G5 K0 F
) Y; v2 U* p( i" H% C从历史的角度看,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往往取决于历史是如何叙述的,而叙述即是语言表达和文字记述。那些影响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人,包括政治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等等,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可以说,语言文字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关系到人类文明传承和知识积累,也关系到个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所以中国古人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t/ A- W/ I* j
: C) x; ] M2 G4 @从教育的角度看,人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读写能力,因为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存在于语言文字之中,即便是口头传授的经验,其内容本身也会受到语言表达的影响。 6 }! H" W' }% ?8 |
5 N$ \& Q% t3 s' N+ D6 ~2 Q/ Y
从工作和职场发展的角度看,有调查表明,一个人事业的发展、收入的多少与人的词汇量有很大关系。有人常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对等的认可,这种事情的原因有很多,但语言使用能力往往是其中之一。试想,一个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抓不住重点,说不清原委,让领导如何决策拍板?如果写一个报告思路混乱、错漏连篇,又怎么可能得到领导的信任,进而得到事业的发展?
) l; C( Q2 l" _
+ J3 h- ]8 {: d从日常生活和交往的角度看,语言的使用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一个能够准确掌握大量词汇的人,就有能力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能力,会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掌握很多的主动权。 ! F- w% j+ v2 c9 O4 J
9 Q/ d) v; e' H7 @. g% B5 L
语言文字表达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是基本功,背后需要更深厚的支撑。一个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一定有很强的思想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有了这些能力基础,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做到说事清晰、说理透彻,让人易于接受、易于理解。要不然的话,只能是干瘪乏味、思路不清,或者虽然外表华丽,却内在空洞,徒有其表而已。 * L& m& [1 g% ~: m3 N" l3 ~
( n. x3 M7 }' p# e. ~0 Y6 U$ j
二 ; X8 m1 y* h6 ]5 ?4 z' X& {
. _5 B: H6 c$ T语言文字能力的体现一是口头表达,一是书面写作,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也能互相转化,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本书探讨的是书面写作,对于读者来说,阅读优美流畅、思想深刻的文字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对于写作者来说,进行文字运思和表达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整理思路、拓展思路的过程。通过写作,把零星的感悟、片段的思考整合升华成为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文字,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打磨思想的过程,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人的思考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与口头表达的快捷和即时反馈不同,文字更需要沉淀,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反复回顾和检视,所以更有助于人的深度思考。而且,写作大多数时候是有目标读者的,带着“读者意识”写作,也有助于写作者提高对人的认知。 0 y: N* P% ?$ h5 }8 k/ S
; `. E, u6 o2 T/ M
除了专职的作家、记者、文字工作者等人员之外,大多数人并不直接以文字工作为生,但写作几乎是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用到的一项技能。写作能力与我们的人生事业发展往往有着很大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软实力,是在现代社会立足所必需的一项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
. I0 j6 e8 R# f7 ^) J: R' r3 K( d' K" ^' w1 y
《纽约时报》中文版曾经刊载过一篇文章叫《人文学科不该成为冷门》,文章的作者克林肯博格曾在美国许多知名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他在文中提到说,“在每个学期我都充满希望又十分恐惧,如果我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我将没什么可教,而每个学期我都一再发现,他们还是不会写作。他们能够组合起一串串术语,堆砌起大段大段腹语般的句子结构。他们能够围绕碰巧得到的主题和意识形态概念四散转移,而仅仅这么做就能得到好成绩。但说到清晰、简洁的写作,毫无障碍地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描述身边的世界——做不到。”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这件看来简单的事却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难怪克林肯博格在文章结尾时说:写作,“没有人找得到一种为这种能力定价的方法……但每一个拥有它的人——不论如何,何时获得——都知道,这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财富。” * l/ B+ c( ^; q7 q0 J& w" e9 X9 t
" v; N% g1 {' g4 b' i
美国哈佛大学有六条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其中第一条就是培养人清晰、有效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如前所说,写作能力并不仅仅体现一个人的文字水平,更是一个人的理论素养、思想深度、创新能力、认识水平、逻辑思维、知识储量、文字功底等全方位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比如,三个人同时去同一地方做调查研究,听到的看到的都一样,但是撰写的三份调查报告却不完全一样,质量有高有低,原因就在于三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差距。可见,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一个人未来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提高,因此,人人都应该重视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 D2 B+ N) q( I6 I7 w0 X. X2 O
1 c+ `) H6 y& Y6 F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写作的门槛更低了,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写作,通过自媒体发表,甚至通过粗制滥造、复制黏贴,可以批量生产大量文字产品。但越是这样信息泛滥超载的时代,真正的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内容才更能凸显其稀缺性;越是这样人人都是写手、甚至一切产品都可以自身说话的时代,因渠道稀缺性而附生的传播价值日益衰减,内容本身的传播价值则更加彰显。所以,写作能力的提高,相比以往,不是不重要,而是更重要了。 # q ]1 r; x- T
; Y* V8 Z& }6 i; t+ T6 R- i$ S
三 ) z. u+ T9 J/ h6 U, |+ J
' ?/ ?; N w% f5 G5 f
写作是一个范围很广的领域,包括文学创作、新闻报道、广告文案、法律文书、应用文写作等各种门类,虽然都需要文字功底和思维能力作为基础,但在形式规范和内容要求上各有不同。
. |- I, w7 E, _% N- |, A, L3 h) A! t6 p4 k% s t) w
本书研究的是公文写作,公文是运用广泛的一种应用文文体,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流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从党政机关到企业和社会,公文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文体。公文写作能力也是职场人士的一项重要能力。 : b2 o; o: e8 p$ B2 X5 D& t
( y+ U! k& |! B) K2 C& `3 f# f0 M, @
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辅政”、“以文治国”的传统,公文在国家政治运行和社会运转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诏敕、奏章等其实都是公文。正是由于公文的重要地位,公文作者始终扮演着中国政治和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历代的贤相名臣、文人士大夫,因一手锦绣文章登上舞台中心,甚至留名千古的比比皆是。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章,如《谏逐客书》、《治安策》、《出师表》等都是公文中的佼佼者。 6 o- ^: @( [& R4 x
8 ~9 A, l" {& A& A7 }在革命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公文写作,许多重要公文都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亲自起草的,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等。这些文章在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唤醒民众、瓦解敌人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E9 T% e+ }' H& L5 |
S7 Z. O1 R6 t8 V
在当前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公文依然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布规章制度、部署工作措施、报告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发挥着规范行为、落实政策、部署工作、宣传教育、上传下达、联系左右、互通情报的重要作用。对于从事机关工作的人而言,公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功。你办事能力再强,办会水平再高,办文速度再快,但如果笔头不行,无法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能使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最后你只能帮别人跑跑龙套、打打下手。所以,提升公文写作能力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 a5 ~: v# N! i8 a& e/ W
7 J; h6 N2 c$ p, M. ]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领导干部公文写作能力的要求,把培养“笔杆子”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能够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公写作,本身就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肯定。很多在公文写作岗位上历练多年的同志,由于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从而走上了更重要的领导岗位。正如唐浩明先生在《点评曾国藩奏折》一书中的评价:“一个人能把公文写好,写出水平,就具备了相应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办事能力。” * K1 O+ t5 \6 I1 H" \" o; ^7 R
4 c5 Y( E" x* I4 q! ~3 l) n四
% H4 |6 X! _0 q, r2 N
3 H+ C' [' L) C+ ~# a从事公文写作的人成千累万,但真正能把公文写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析起来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是畏难,虽然干着这项工作,但始终不自信,觉得干不好,没有真正沉下心来琢磨和钻研,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浮气躁,自然在业务上不会有持续提高;有些人虽然想把工作干好,想在业务上不断提升,但由于眼界所限,得不到及时的指点,掌握不了正确的方法,所以虽然下了很大力气,却始终原地踏步;还有些人凭着一点灵气,一开始还能应付裕如,但随着工作要求提高,自己却没有及时学习总结,补充养料,于是出现“江郎才尽”、才思枯竭的情况,最终半途而废;还有人一开始就基础不牢,“马步不稳”,又缺乏足够的训练,用心不够,每次任务临头都东拼西凑,把公文写成面目可憎的“八股”,在工作中始终无法独当一面。 & X% V3 v% }, m+ L; h' z) ^. v
* m! r) [9 |( q Y* @每一个从事公文写作的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一旦到了这个岗位,肯定都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业务不断精进,进而,希望自己不但公文写作能力持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能水涨船高,拥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强的职场竞争力。但事实上,公文写作虽然看似门槛不高,人人都能做,但真要做好它,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为基础,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规律,需要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和琢磨,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业务提升路径。只有这样不断努力,持续用功,才有望从初学者一步一步成为大手笔。
% C% K9 O3 _9 F) p; |3 m9 e
+ c9 W& c& u$ `! L: `; F" o从“菜鸟”、“小白”,到“大拿”、“高手”、“大手笔”,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武林当中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在不断摔打中,可能鼻青脸肿,甚至满身伤痕,但只要坚定信念,咬定目标,勤于学习,不怕苦不怕累,扎实练功,武艺自然会精进和提高,甚至一飞冲天,成为“绝顶高手”。 7 f3 E. U; J6 Y& g
8 d. _0 c; V. W
每个武林高手“练级”的过程,都是一个值得诉说的故事。每个公文高手的成长之路,也同样有着不凡的经历。这中间,需要时间的淘洗,经验的淬炼,还有心志的磨练。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尽相同,但其中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书作者就试图从自身经历和体会出发,勾勒出公文写作的进阶道路,描绘公文写作高手的成长路途。
" @7 P( q/ \6 P w/ f. H# ~) c0 U
本书命名为《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一本练就大手笔的“武功秘籍”》,书中六章分别是入门心法、初窥门径、登堂入室、进阶攻略、终极要诀和高手无招,套用武学术语,反映的是一个公文高手的提高过程,对应的是公文写作者业务修炼的不同阶段,读者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下一步目标,从而知道努力的方向。 . P7 @9 E; B) |9 `2 i7 r( z
/ a5 M( m3 X* M& f% i
市面上关于公文写作的书不少,从格式要求,到写作心得,从范文赏析,到实例剖析都有,我为什么还要来凑这个趣呢?说起来主要源于工作中的切身感悟。我在文字岗位上工作多年,操持各类公文已有时日,这些年经手的大大小小的公文也不少,工作中既有种种困惑,也有一些心得,各种酸甜苦辣都尝过,虽不敢说已成为“武林高手”,但确实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在日常的交流和工作指导中,经常有人说,何不把你这些年的经验体会总结成文呢?想了想也是,将之整理编撰成书,对自己是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梳理,也能借此与同道者分享,共同学习精进。
) Y. @9 r& F; j- f+ X$ b0 D- i1 w. O" K6 N$ t: d
本书是在几次系统总结后的讲稿基础上扩充整理而成,其观点和理论体系是从作者的亲身体验中提炼得来,书中引用了大量实际案例,完全是为了陈述观点和启发读者的需要。其中大部分案例出自作者的亲身经历,由于公文写作所具有的集体性特点,书中例举的很多公文虽由作者牵头完成,但也融入了其他很多人的智慧和劳动,主观上虽不敢贪功,但客观上有掠美之嫌,在此特作说明并致谢忱。 , K. ^, W# v7 s( U$ r
' E, _' w& R4 d5 s6 M希望每一个拿起这本数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普通读者能从中认识到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性,得到一鳞半爪,公文写作人员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拾阶而上,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成为大手笔。如果读者觉得其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有一些创新和可取之处,吾愿足矣。 ; \7 P0 S- m) P8 f. G, M0 k
$ F5 u0 Q! B2 Z; r ~1 h
就让我们踏上这充满艰辛又不乏乐趣的文字工作旅程吧。 (本书淘宝、京东、亚马逊各大电商有售,有需要的读者可以自行订购,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