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事件。这些事件具有破坏性、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和公众性等特点。突发事件处置不当极有可能演化为大规模的社会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危害,给党和政府形象带来不良影响。基层秘书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就身处现场第一线、焦点最前沿,为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注重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我认为科学应对突发事件需着力提升洞察力、驾驭力、反应力、疏导力、处置力“五种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危”为机,从而为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7 _; T- U3 t- j, y' M; s- x( g7 e, c+ U$ H# o _4 R3 a; G8 ^; V9 v5 E6 Q0 V {; C& `
一要提升未雨绸缪的“洞察力”。由于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料、突然发生、关系全局安危的重大事件,作为领导的智囊和参谋,必须要对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评估。这就要求基层秘书具有敏锐把握、见微知著的洞察力,真正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要提前、经常性地进行调查摸底和分析判断,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做到领导未知我先知,领导未谋我先谋。其次要及时捕捉和掌握相关信息,做到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苗头和动态,并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能够掌握到第一手信息。还要发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正视问题、直面矛盾、果断处理,为领导分忧解难。% F" a- O$ Q/ g9 N
. U2 Y4 q! g6 H) _. @. W, }2 a; s& J+ H; h* ~2 d5 u
" _ y8 P) v- B2 v& ^( j二要提升统筹兼顾的“驾驭力”。领导的工作日理万机,每天要处理的大事、要事特别繁多,这就需要基层秘书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为领导分一份职,解一份难。作为领导的代言人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必须通盘考虑和统筹谋划。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要做到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措施的力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和后续影响等多个方面的统筹兼顾,坚决避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现象的发生。! t. g: _ p/ h8 @% Z8 F' I, Q- S1 d S( X4 _' I- ?
# b$ l1 {! ?& R3 `/ d0 v" p$ c. r, r5 I
三要提升快速灵活的“反应力”。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要立足一个“快”字,因为突发事件事发突然、来势快,稍有不慎就会对事态失去控制,所以基层秘书要时刻绷紧这根弦。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要具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对各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绝不可心存侥幸、得过且过。当事件发生后,要快速反应,及时汇报,集中力量,迅速果断采取行动,及时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和灵活性,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局势,坚决防止事态扩大,给领导的工作造成被动。- m' A( c* Q5 q, ~8 k( h
/ e3 R% w( j, F' K2 {
5 t5 X2 T3 z( B9 g6 E( A5 Z6 X本帖隐藏的内容8 ~( |+ ^6 Q- v
四要提升耐心细致的“疏导力”。基层秘书要善于运用各种信息和资源做好群众工作,做好思想疏导,让群众理解支持地方工作,这也是能够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事件情况要清楚,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起因、事态程度、发展趋势及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实情,在作相关解释工作时做到有理有据。把握时机要精准,区别对待各种突发事件,对症下药,采取“一事件一方法”,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防控事态人为扩大,关键时候一定要做到处变不惊、游刃有余。协调处理要借智,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要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选择最恰当的处理方式,并予以有效落实* M4 Y7 B* T0 c3 p# W6 x
0 K% z& `6 ^1 {
。. h" P( ^" C, f& R- f
" I9 ~* x+ ] [$ K5 ^( ]- q: i# M& S% |* f. z! h! Z
2 j9 L- ~$ B4 n# \五要提升综合到位的“处置力”。应对突发事件需要聚合各种要素,协调各方力量,要综合施策,快速处置。要巧于借力处置,要全力争取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利用好各种资源为已所有。要善于综合处置,坚持以人为本,以高效的措施方法、理性的思维态度和公开的宣传方式来应对突发事件,尽量避免因思想偏离、态度生硬、方法不当等因素而造成事态扩大。要敢于果断处置,狠抓落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各项处置措施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真正把问题解决到位,让人民满意,让领导满意。(作者:中共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委办公室曹恒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