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信奉“榜样的力量”,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向最糟糕做法看齐的思维方式也没有什么坏处。去年岁末,公司提出给我招一个秘书,一下子勾起我这10年来和秘书打交道的经历―― 0 k7 k8 J+ ?* J' d0 x# Y' v
7 ]# B7 {+ _: a6 |/ b0 |/ B5 V6 M 秘书三部曲之一,圈养;我的第一任秘书科班出身(秘书专业),80后前,人细致、凌厉,在无微不至的同时,控制欲渐强,以至于我在备感“呵护”的同时,被束缚感也倍增,同事戏称:“圈养”;遂放之业务部门历练,后成精,现随夫君创业,得其所,公司运营大小一切均亲自打理,成绩斐然!
5 q$ e% z+ k% o
2 V7 @. H" s5 I" A1 q( `/ Z 秘书三部曲之二,放养;我的第二任秘书行政出身,80后中,人敦厚、讲原则、大事不糊涂,随我5年,吾之细小事宜一概不问,一旦涉及原则,决不含糊,同事戏称:“放养”;其休产假回来,开始发奋,欲在人力资源方面发展,遂放之。吾偶然以之和其前任比较,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怅然”! _+ A0 V0 Y: F& N3 R
+ M" S. p$ w9 L4 @) ~! U, g% s2 K
秘书三部曲之三,不养;我的第三任秘书,出身不详,80后末,善良、单纯、无杂念,言一则干一,言二则干二,余事不想、不闻、不问,见面形同路人,同事戏称:“不养”;出差数天回京,桌上黄沙漫漫,招之我大骂北京空气质量之恶化,其坦然应之,并随声附和!无奈,欲放之销售部门,增强其服务意识。现果成“孤家寡人”!
( q4 @! Z9 ?, j4 [$ {! s$ u
4 {6 r @, D0 x% Y, R& O+ ` 以上感受后来陆陆续续发到我的“微博”里,招来不少“粉丝”的感叹,甚至有人投简历想试试未来的“第四任秘书”的岗位,而我自己在“吐”了之后,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快感”。原因很简单,在数落了别人之后,扪心自问,其实自己在办公室也是个“庸才”!而且我深知,在一个满是杰出人才的地方工作,简直就像生活在地狱。 0 Z8 _* r( X2 x% x
6 D% w* \- D7 o% K; ~ 在组织中,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信奉“榜样的力量”,其实我们同样需要表现差的员工作为我们的标尺。管理智慧认为,所有的人都需要向最佳做法看齐。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向最糟糕做法看齐的思维方式也没有什么坏处!事实上,当我某天在为写作犯难时,没有什么比读一位彻底无可救药的记者的文章更让我感到振奋。那种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就仿佛是文曲星下凡,然后就会文思泉涌。再比如,我们遇到一个你从未遇到过的十分有挑战的项目时,“做不好还做不坏”的心态,往往帮助你提升士气。 9 H' O/ A. q: D: H) a& o
9 Y6 @8 @! T2 _$ H% `) x+ m0 x( H: n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位专家就曾断言:“在所有行业中,庸才都明显过剩,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人。”
! j. m6 ~4 e' A, j8 |1 _4 m9 o; R
在她看来,我们面前有多种选择――首先是尝试通过培训以及“大棒和胡萝卜”相结合的政策,让这些庸才发生改变。这种做法值得赞扬,但要付出艰苦努力,而且成功的几率很小。真正的庸才最典型的特点是:他(或她)会坚决抵制进步。( a' }9 K3 H3 ~0 W9 Y
2 J" y- J H* A& @& m# v$ u 第二个选择是对“三流”队员进行“种族清洗”,每年将排名后10%的员工淘汰。杰克・韦尔奇让这种做法尽人皆知,但人们现在对此十分厌恶,就连通用电气也不像过去那么虔诚地坚守这种做法了。
! q% H2 F4 k% N3 k" @, t
. K/ w' D7 c' F$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