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70年代初期,著名作曲家乔羽到胜利油田体验生活,当时我作为政工干事,陪了他几天。他给我讲他的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红孩子》创作过程,讲他的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条大河》、《人说山西好风光》、《我的祖国》等歌曲创作过程,讲刘三姐演员的选拔过程,我都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谈到写作时,他说的“文章似山不喜平”一句话,让我记了四十年。
; P$ F6 r1 ~# ?5 G/ K
2 ^ C5 r% W% ]2 a, d/ k0 g2 J _ 当然,他的话是指文学创作而说的。我觉得,公文写作也有个文章似山不喜平的问题,也有个让人喜欢听喜欢看的问题。7 e0 q1 P3 L% g; S% N3 H0 {# G6 a
/ x' Q3 ]6 t" u- X; O: b, t
我觉得,公文写作的不平,重点体现在“四新”方面:一是观点新,给人别开生面之感;二是思路新,给人畅达入理之感;三是语言新,给人入耳入脑之感;四是事例新,给人启发启迪之感。大家试想,那么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调研报告、典型材料、研究文章等,让人听过看过之后,能有几个观点、几句话、几件事留下印象就不错了。这全靠“新”,靠“不平”。- a/ @& c/ V5 R% y
# }0 F" a* w1 D6 V5 \( I* } 希望“笔杆子”们写文章的时候,把“文章似山不喜平”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 ~1 Y& V4 R; K# f7 _, W* y9 p0 A0 y" j
6 [; P' x% p: U, Z1 ]
今天(2013年4月25日),一帮朋友聚会,席间谈到写作境界时,原在中国石油政策研究室工作、现任中航油政研室主任的孙建业同志,提出具有美食家的品味是“笔杆子”的最高境界,并说写作是“秀才的底子,厨师的手艺,美食家的品味”。这些比喻很有意思。
( j5 T: [. F# }6 j0 p- ]; `. `! Z: j$ ^8 M
“秀才的底子”,意思很明白,这是秀才干的事,肚里必须有“水”作“底子”,不是秀才也干不了这事。
, U+ q. T! a1 M+ D" _6 f
0 E& a" ]+ l, R( X% M! S “厨师的手艺”,厨师将各种原料、调料,煎、煮、蒸、炸、炒,尽其所能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全,使出百般技能,使人产生不同的享受。厨师就是厨房里的艺术家。写作高手也应将素材当作原料、调料,尽展厨师般的手艺。
- ?9 q% ~9 [9 V0 b4 ~. Q x; } \
, m; y c1 s# e! I) { “美食家的品味”就更意味深长了。饮食和美食是两个概念。饮食是人的本能,为的是解渴和充饥,喜欢吃、吃得多的人算不上美食家;美食关乎人的素养,是以品味为主的艺术欣赏。它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境界。美食比饮食高一个档次。美食家是饮食里的哲学家,舌尖上的评论家。难怪苏州文人陆文夫先生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美食家》一书享誉全球,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显示出某种永恒的魅力。
5 X( c& r2 ]5 E) Y% `0 |3 @2 l% x) b) t
那么,美食家的品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鉴别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