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心窝子地说、负责任的说,写材料是个辛苦活(个中滋味真干过的都知道),但又是个值得一干的活,它的确可以提高(或者是加强)人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收集能力;能把理论研讨材料写成微言大义、思想创新,能把文件通报写成水银泻地、务实凝炼,能把汇报交流写成条理清楚、内容系统,能把报告写成大气顺畅、务实可行,能把发言写成不落俗套、言之有物、物有所值,等等都已不是我们所说的应付应付做官样文章的范畴了,当初一个干组织的老领导跟我们一群新组织说:“谁要说我是写材料的,我就说你才是写材料的,怎么我是写材料的,你就是当官的?!”,如今细想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干过组织千万不要把自己定位在写材料的角色上,不是因为写材料是个大家都不愿意干的辛苦活(听起来没啥成就感),而是因为能写材料只是我们一群具备了较系统的思维能力、较清晰的表达能力、较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的人的一项技能罢了。我能写材料,没问题,但是我干其它事情依然不差与别人,这是我的立身之本!6 W# l6 N, @5 Z
3 {/ c# i% o" @2 f1 z( S
9 P& Q( b Q1 U6 i
关于“写材料”究竟是怎么个东西?推荐大家伙两本书,《中国高层文胆》,《中国高层智囊》,看完后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文字工作的一些偏见,“官样文章依然可以做得让人看后拍手称道”,它的文字是可以有生命力(一致认为“材料”这个东西文字是死的)的,只是我们的功力还没有到,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古代凡是中了状元或者是翰林院的人哪一个歌赋诗词的功底差了?但照样把圣旨和官文写的呼呼啦啦,“官样文章”和我们通常喜欢的文字可以并存于一人之手!继续努力!. k' B$ p. e' C* m2 q2 H: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