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防范文章“抄袭门”之浅见

[复制链接]
南风 发表于 2012-11-30 17: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 k1 R$ g9 Z' ^- a& g/ ~* `, J
——关于防范文章“抄袭门”之浅见: V6 R$ e2 K4 P2 A+ _

6 }8 z6 U8 I1 B( \& F+ v时下,在中国的学术圈、公文圈、调研圈、新闻圈,文章深陷“抄袭门”的事件层出不穷,在网上也愈炒愈热。这里,笔者试图分析“抄袭门”的前因后果、对策与建议,以期与各报刊、老秘网一道合力打假,切实维护著作权益。
( t# q* Z: T7 ~4 P' q
5 k. p! A' v$ T6 p3 X“抄袭门”乱象
' v5 c3 F- a1 m- d8 T
/ d- ~1 n8 n5 l8 b1 N- u# d. U) f直接拿来型。这类抄袭者惯用“拿来主义”,毫无顾忌地直接从互联网上扒、从报纸杂志上抄,把行文单位和作者名字一改完事。更有甚者利用自己掌管或编辑调研文章的权势,“狸猫换太子”,直接把他人的调研文章倒换成自己的文章发稿。1 k4 T8 E# z5 y$ |
' V8 J+ L7 h! c$ I, C8 i
改头换尾型。读者阅读文章一般重看开头、结尾,一些抄袭者深谙读者心理,在文章写作上投机取巧,为防止他人一眼发现其抄袭行为,往往对看中的文章进行“改头换尾”。中间部分都是他人之作,只有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才是抄袭者自己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 F& V: v' _" E6 P; D* a1 E9 g. M1 ^& X: s
移花接木型。这类抄袭者比较“高明”,为了写一篇论文或调研文章,往往不遗余力地有针对性搜集报刊、搜索网络资料,然后“东剪西贴”,合二为一或合多为一,很快拼凑出一篇理论调研文章。这样的文章,可能有抄袭者的一点“墨迹”,但更多的有“张三”的影子、“李四”的脚印,甚至还有“王五”、“赵六”等原作者的“色香味”。
) t0 `% Y  a! m/ b
7 C- j0 z5 R; G5 Y& T) G抽丝剥茧型。这类抄袭者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因此玩起抄袭来花
5 |: M9 ~8 x- r3 {) \) w0 @, E0 @# _, L- V
样迭出,内容更丰富,手段更多样,融合了上述多种方式。唯一不同的是,在抄袭文章基本成型后,还进行了一些提炼和加工,把别人写的经验与做法、问题与原因、思考与对策等进行了标题上的变化、内容上的修改和语句上的雕琢。乍看不是抄袭,实质上也属抄袭之作,只是抄得更隐晦、更高超罢了。
5 S+ H/ D, W8 k" q- X) ?; |- c9 g8 ^- x: c( U7 w; V- o+ O
“抄袭门”之因. Q% |9 d* y" f. H; J& T) H
8 a" ~! ?& t" F1 j0 H
世俗思想。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一些为文者始终怀揣着这句世俗“名言”,贪图“捷径”,拾人牙慧,掠他人之美文,大言不惭地抄着,底气十足地抄着,致使如今的新闻抄袭、公文抄袭、论文抄袭等“抄袭门”事件频发。0 L  t7 j+ |$ S1 ]& a

$ r3 Y" V' b9 V( w6 T% Z( ?懒汉思想。调研出成果,论文展实绩,宣传树形象。为了促进事业发展,树立单位形象,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均把工作调研、理论创新和新闻宣传放在了重要位置,这便推动了“大宣传、大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但一些写作者平时不加强业务学习研究,疏于动手动脑,不甘吃苦下基层采访调研,懒汉思想、懒汉作风作怪。一旦遇有写作新闻宣传或业务调研文章的任务,便难以胜任,不得不走上抄袭之路。
) b0 j5 b- a8 l4 G  ?
! u! D1 C" d' s1 y' n名利思想。为报纸杂志写作都可获得一定的稿酬,如今一些老秘网为鼓励作者开展时评和调研,也实行了付费制。可有些写作者并没有写作的真功夫,投机取巧,靠抄袭来的作品投稿获酬,其创作成果不过是虚假繁荣。
6 G2 o- D9 k% z6 D# H
) e9 h. k2 b- \* w4 b欺瞒思想。一些抄袭者自认为是“老油条”了,以为抄的手法老, F) Y  b$ P2 I

8 k* _9 {6 @8 p, @5 z道,就能蒙骗读者,蒙骗身边的领导和同志。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纸包不住火,总有一天真相会被发现。- S4 S8 C0 L/ {/ Q

5 x" k+ `" j3 D9 d& m防范“抄袭门”之策; [3 }) ?" U# s

5 e+ H! V: o2 q4 ~0 [(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 o1 i% w; q; j“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代宗师齐白石先生的至理名言仍在耳畔回响,齐老分明在告诉我们要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而墨守成规者、一味模仿者、抄袭者是没有前途的。我想,文章抄袭也许“抄”获了名利,但也贱卖了人格和尊严,最终贻害的还是自己。   □李新启
标签:文章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黄海一栋 发表于 2013-7-21 11: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抄袭抄袭关键是看抄,还是抄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