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 \- a% X ~+ p, J1 B: b
: e4 N& [1 r3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e& K/ ^, O0 U5 a* t8 p+ m
' b0 `' \5 H; B; m1、第一人称叙事法
" s9 L1 n/ m( U; b; z 【特点】
% @ R0 ?/ T' I' R d) I8 P: G8 y3 J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 |# e; }' v# g
2、第三人称叙事法
! s( d% }; l% a) o3 N 【特点】 . T4 d0 u8 U& Y" Z& r9 D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7 Q9 g+ N* }$ F" @! ~( U3 I
3、顺叙法 8 w- ]" d# a8 o8 d
【特点】 * O. k: c" I) h4 W5 |9 }7 O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 W8 X$ h3 E; A* E
4、倒叙法 * a. ?/ B& J1 [0 e6 V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 N" W. o9 t- K
5、插叙法
" i8 B' [5 ]# C* t) f" V 【特点】 . f" K, J! i! e2 U+ }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1 B' ~* W w: ]" r5 q! O) c6 k 6、补叙法 ' F: S/ C. a" o9 R7 D) c
【特点】
$ v0 A+ L) \9 W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1 V% }0 A1 h# H$ ^) s/ M
7、分叙法
# P$ j4 v5 P& j 【特点】 6 q# l6 [' H+ v4 M: i- R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4 V* W1 F) X$ k# O3 S' r! ^
8、详叙法
W1 ?% Z8 d7 {' `" y/ L4 H$ r 【特点】 - ?( c8 l% r) M% k7 r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 q1 r) R" G; H3 N 9、略叙法 9 {9 b6 V; j+ w% o: y; Z2 j0 s/ K; t
【特点】 % e$ Y$ j% i% N! ~0 V8 `' D I# |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本文由老秘网推荐,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 Z0 F$ X3 E6 f" a5 p, R0 u' g+ p
10、直接抒情法
/ w2 w" i8 j, G* W) A2 \7 E 【特点】 - i, R7 [7 p) ~0 f% b T o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 R A8 `4 A. v( H4 V$ x+ |; m+ O 11、间接抒情法 5 p: c7 Y0 w T) [
【特点】 1 B* A& f5 g% `3 u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 V! k. p* n' q7 q8 \ 12、先叙后议法
+ p" t) O- o$ q- p K 【特点】
3 R- }0 o8 u" \! Z& k. t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 [) `+ r9 J2 n& c' e1 n) }
13、先议后叙法 - p b$ z8 Q B% ?+ H* H
【特点】 & G9 m: B* _' m; @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6 J9 b/ t! w5 e8 ?- p 14、夹叙夹议法 $ K+ q# ]2 f, G. h- Y
【特点】
3 F+ `& t: s2 b8 H5 F, c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 `% x" c0 w/ O# f }4 ]' W 15、以物为线索
/ Z9 @1 p7 M3 K3 v+ u 【特点】 ( O0 g& d+ _: X" D' v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 a& T }/ @( u ~7 ~3 G* b 16、以人为线索
) f" V' f5 S0 Q/ i 【特点】 & v' x6 t9 t3 A) j( D; O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 I- O& m" x( P4 E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1 c9 L M" c5 O( i9 U 【特点】
" O! \' T8 B: [3 C# y3 B/ Z# W, p& w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 F0 j+ j) L' D# D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 G& d( O$ n2 \3 B% a0 Y- w. k$ R& Y
【特点】
. T! E; e% G& v% K8 R5 ?% J K; o3 y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 d, d$ n+ d7 P9 x$ ^6 w' Q( z
19、写生法
5 p3 e6 Z4 a& W 【特点】
- `- W. h2 K3 ] L g, X- T/ s- B5 X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u5 V5 e- @$ G 20、转动法 1 r8 ]6 |! ^. o# i C V
【特点】 $ ]4 u3 t: o5 v; A* x( r, k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4 ]' J- ]( b% L3 t8 ~( k7 F 21、剥笋法
* r8 W5 u% R- E0 x* k 【特点】
5 j* x% P' c$ ]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8 r. g$ {7 X) V$ ^3 Q) e
22、拟人法 4 v9 {0 j5 F1 p( {" ~, h& z) U
【特点】
( F/ {, E% |# C1 _2 Z0 J6 @5 S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 n+ k8 g+ U2 z) L& d4 H8 B 23、化动法
8 X0 e x+ M6 O" @* s1 [ 【特点】 ( _6 J) ]4 `: N2 s1 Q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8 }! `/ N# G4 U
24、说明法
, s& m5 G: w& H; r 【特点】
8 K0 {) o0 b7 }8 K; ~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 z1 J- @9 i+ b* J
25、运用“五觉”法
2 q! b) s$ w+ _# n 【特点】
/ h3 F3 Q2 g$ f) c$ P7 `) l6 W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 H8 l$ a, E9 k% B26、借物抒情法
) Z2 K0 A4 O T% N 【特点】 a9 X# O) M0 b5 l% t$ p! [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