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7 W+ x, ^# t a% B! P
. M) V! }: u) s, g' F4 ~6 E: o0 h表示公文结构层次序数,正确方式是什么?
6 B4 S V7 H" |& t$ |3 f u+ `7 D. X. e& _$ {! F" @
范文轩观点:
! o& ~# |2 Q; J. {3 p9 V' J" c Q; L" U. ]; f8 V7 x8 g6 d
$ F0 F: s2 t' L- m: L4 |7 h1 {! w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党的机关公文结构层次序数问题未作具体规定。 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
% b2 t# v7 Y% X5 z2 T
0 x" }0 {8 y! u* X7 N, [ “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江西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细则》也作了同样规定。从中央及中央办公厅下发的文件看,目前也按第一层“一、”、第二层“(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1)”的方式表示结构层次。
7 X9 K& J( j! b( u. p4 p e3 t9 }5 {( X% Q0 Z' g! d0 _! o" o
另外,用“首先”、“其次”、“再次”或者“第一”、“第二”、“第三”表示顺序时,应在“首先”、“其次”、“再次”或者“第一”、“第二”、“第三”之后分别用逗号;用“一是”、“二是”、“三是”表示顺序时, “一是”、“二是”、“三是”之后可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有时也可分别用逗号。
( c0 Y9 [. T3 w6 n4 Z8 n; y" ` M8 a
当前,在公文层次序数表示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是在“(一)”、“(1)”后加顿号。正确表示是不加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如“(一)指导思想”。二是在“1”后标顿号而非下脚点。正确表示应是“1.”,而不是“1、”。如“1. 要尽快落实资金……”。三是在“首先”、“其次”、“再次”或者“第一”、“第二”、“第三”后加顿号。正确表示应为逗号,如“第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