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领导同志当秘书,是既紧张又兴奋的。虽然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一想到贴领导这么近,可以学到十八般武艺,肯定对自己的锻炼成长有好处,所以还是高兴的。强将手下无弱兵,能亏了我一个?
" k/ }8 P2 ^- s; }+ n! ~ “强将手下无弱兵”这句话,作为成语固定下来,还是大才子苏轼提出来的。他在《题连公壁》这篇文章里说,“俗话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这就把民间的俗话,变成了堂而皇之的官方语言。
/ U2 D; T8 w3 U; U. b! `' E1 Z- \/ |
其实,强将手下无弱兵的经典战例,历史上实在是太多太多,哪个秘书都能数出好多例。我倒是想到毛主席他老人家当年推荐的一个战例,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 L5 z) I( k1 ^4 [6 D) h" R5 V) D
毛泽东同志多次读过《梁书•陈庆之列传》,对陈庆之这个人大加赞赏,曾经感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 z* X4 R5 C% H7 {/ ~ n
- R% \. P# ^/ Q5 C4 l0 a9 E 我查阅了一下资料,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一位将军。这个将军倒是个文弱书生出身,“射不穿扎,马非所便”,他四十多岁才带兵打仗,居然身经数百战,而且经常是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却每次都能大获全胜,可以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常胜将军。9 J" l- d8 f: c% }/ H/ h8 X$ b, K
/ J) n# P# u* f- V2 n
之所以说他经常处于绝对劣势之中,是因为南梁是个小国,能给他率领打仗的兵,总共只有七千人,应该说少得可怜。这七千将士的行头倒非常特别,一律身穿白袍,所以号称七千白袍军。陈庆之以区区七千人起兵伐魏,由于他善于钻研战略战术,打起仗来倒真是厉害,“强将手下无弱兵”,兵士们个个勇猛异常,真可谓哀兵必胜,一路北上,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居然摧毁了北魏的几十万重兵,每次都以寡敌众,大战47场,拔城32座,获得了全战全胜的神奇战果。7 M8 i8 J+ ^1 ` c+ j% H# I
, D5 L5 E m1 a5 b6 L& @: g 攻陷洛阳以后,街头巷尾传遍这样的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是白袍军一到,吓得名师大将们望风而逃。强将手下无弱兵,名不虚传也。
7 n0 k. t" [. b8 J( G- F4 R _" \' |2 Y, j# ^
探究一下身世,陈庆之倒是出身寒门,从小就跟随萧衍当书童,充其量只不过是个小小秘书而已。但是他勤奋好学,聪慧绝顶,胜过萧衍身边的很多人。后来萧衍当了梁王,就提拔陈庆之当了主书,是个文官,是不是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这样的角色,不得而知,当时他只有18岁。文/方兆祥
% ]7 y H& k9 I" s: m7 |4 u! ?% e0 Y; t
我们现在给领导同志当秘书,比他那时的年龄要大得多了。现在的领导人比起古人来,那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现在的环境,真是学习锻炼的理想场所。) O7 B; D# s% O$ |! U
. X h- c1 k& u# L
我们现在所服务的领导人,大多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都有各自的优势和能力,当然是名副其实的强将。老秘们跟随在他们左右,努力学习报国之志和建国之才,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机会。领导人把我们当做他们的子弟兵,耐心地教我们学文习武。1 j% q% u& Y* g; e- e: V
/ l6 i. B* C' A0 G1 J% T0 V0 M/ } 从“文”的方面来说,不仅仅教会我们写材料,而且引导我们凡事想大局、出思路、提办法,努力当好一个称职的参谋。从“武”的方面讲,不仅让我们上传下达,迎来送往,而且给我们交任务、教方法,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打“硬仗”。要求我们帮忙不添乱,办事不出格,说话讲诚信,服务不违规。不论何时何地,给群众树立一个好形象,给自己保留一个发言权。
) \* ?; |" x) ?: X
) V& J5 Z* j7 @$ C6 W+ [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多年来许多人在秘书的岗位上锻炼得成熟起来。转岗以后,在新的平台上实践成才,强将手下无弱兵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5 i) ]3 b% P" d2 m- r, L
7 [7 X4 L) L8 R6 [1 G) i 但这种说法也不能绝对化,强将手下也是有弱兵的,
8 x' X+ H6 V. B0 l% l( |
( n4 L0 r. R, I( M- Z) W2 e% c4 a
5 P2 m4 ^$ F# z6 w% m' w 不过也有弱将手下有强兵的。有的领导人逐步堕落为贪官,其实秘书是最清楚的。他们不离领导左右,什么蛛丝马迹看不出来?正派的秘书会采取巧妙的办法明哲保身,而不愿意和靠不住的领导沆瀣一气。他们艰难地工作着,既要履行着秘书的职责,遵守着秘书道德,又要在“非礼”的问题上坚守着原则,而且这种在夹缝里过的日子一挨就是多少年。由于他们循规蹈矩,谨慎从事,所以尽管领导人出了事,他们仍然立于不败之地,经得起任何检查和考验。这样的秘书,何尝不是拔尖的秘书呢?2 ^ V2 C# i#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