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语言, r( X$ L) H5 W+ X6 S
' W' k9 j' T- b1 X8 T/ x4 W, C
; C% T1 n' g# a" O+ I% T( ^: b' J( C! Q9 d: M' R; s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要素,在写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平常把语言称为文章的血肉,就是强调语言的载体作用。
, p/ l/ W+ k+ ^1 |# j
% I) v/ w3 o! v语言贯穿于写作的整个过程。写作是一种精神劳动,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写什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谁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写”,同样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思考本身,就得使用语言(人们称为内部语言);将思考的问题说出来或写出来,同样得使用语言(人们称为外部语言)。
' o. h4 N5 R, i% L$ z6 Z+ }) j; ]. y
虽然,我们用来表情达意的手段有多种形式,例如,手势、体态、表情、线条、颜色等等,但这些手段都无法同语言相比。语言是一种最重要、最常见的表情达意的手段。按照表现形态,语言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从发生过程看,有了口头语言,才为书面语言创造了先决条件。文章就是靠书面语言组织起来的。写作文,实际上就是用书面语言把特定的人物、事件、景象、情理、感受等表达出来。作者把自己的见解、思想、感受表达出来,期待读者阅读;而读者理解了这些语言文字,才会接受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我们写文章也是这样。鉴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确定它所占分数的比例比较大,语言表达尤其好的还可以加分。从立意的角度看,只有少数优秀学生的作文才能高出一筹,多数考生的作文在立意上相差不太明显。但语言的差距就比较明显。要写好文章,非得在语言上下功夫不可。' I8 F; A' U. z1 o0 S% \
0 h! ~! {) I6 `# f+ b$ D* F我们认为,文章语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5 a3 u7 _ y/ i$ i: h5 n. w7 L! ?! ~$ ?2 |; d% P g, w$ T) Y
1.达到通顺程度& i# k. o) {2 q u1 }' H
0 y- V8 ?5 ~) l3 A6 n5 s& y
学习语言,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过通顺关。所谓基本上通顺,就是从总体上能自然地表情达意,行文比较流畅,磕磕绊绊的现象不很突出。要求行文不出现一个错别字,不出现一句病句,就是大作家也不能保证。但大体通顺,则是可以做到的。实践证明,经过学习和训练,一般人是能够写出语句通顺、符合语法、能表达完整意思的文章来的。- U" G: h& a; P+ S/ M
; f$ y1 U% |1 d$ z& d通顺意味着自然。写文章如同说话,自自然然的话语,别人容易接受。故作姿态,别别扭扭的话语,别人难以接受。有些文章行文很不自然,老是像唱戏一样,抛开生活而寻找“台词”,其结果反失其真。6 f# z& l+ i- t B8 g# [
}; c$ `1 Y8 y+ \ n L1 @3 c" G. {
通顺意味着质朴。文章为了传递信息,言明意达则达到了目的。孔子早讲过“辞达而已矣”的话。汉代人解释这句话说:“凡事莫过于实,辞达足矣,不烦文艳之词。”在写作文时,我们能用本色的话说明白,就不要多加修饰;可以直截了当说清楚的事物,就不必转来绕去。
- L4 r8 O, Z3 Q5 f4 J$ m* D2 Q( u& h5 \
通顺意味着有序。语言要有序排列,才能有效地表情达意。词与词之间的排列要有序,句与句、段与段、节与节、章与章的排列也要有序。写景,无论是从远到近,还是由近及远,都须有序;论理,无论是从总到分,还是从分到总,也得有序。所谓“语无伦次”,就是指不讲究或不注意这种词语的有序排列,东拉西扯,忽前忽后,一片无序状态,叫人不知所云。/ H1 B- K8 r% }
5 z( N) p* l! \% R% z6 q5 {
通顺还意味着使用通用的语句词汇。现代汉语书面语,以普通话为标准。我们在写作文时,要使用普通话,尽量避免使用方言俚语。例如,“一口吃不下一个胖子”,这在西北方言土语中常说,但写成书面语,“下”字就要改为“成”,否则就成“下去”、“进去”的意思了。( A' D- U' j2 _0 z- H9 a; R+ k4 d2 h
, y. O3 \- w0 w" _' F" z" C/ W
2.格调上尽量做到简洁明快2 Z2 B. k( p* b0 Y) G/ c8 x# t
- u' ~' `# L2 [% x2 [我国古代的文章,有“尚简”的传统。汉代学者王充提倡“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唐代史论家刘知己认为“简文时义大矣哉”。他曾举例说,《春秋》中有“夫陨石于宋五”的记载,就十分精简,听起来有陨落的声音,看了后知道是石,一查地方是宋,再数一下共有五块,一句话记载了一个事件。而《汉书张苍传》中的“年老口中无齿”六字中,可以取掉“年、口、中”三字,用“老无齿”就可以讲清意思了。宋人王安石读了《孟尝君传》后,写了一篇读后感,辞简意丰,全文共90字:% G! L) w' D& r) N. L$ g
% t; ]/ r; g& m6 c/ n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T6 P a j# h+ Q t' j1 W4 A, |
1 C) ~; n) G" X古文中“尚简”的传统,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j( w# j: D8 ^0 I- \& l- {9 o# t3 I' d2 p9 M
我们相当一部分语文学习者不会“压缩”语言,作文中的浮词虚语过多,而实效信息却不多。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小作文,一般是考查某种项目的写作能力的,字数十分有限(或20来字,或40来字)。许多考生却超额完成任务,在印好的方格外加了许多文字。这种现象,除了概括能力不强的原因外,就是语言不简练。因此,平时进行有限文字表述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0 p8 d. H/ K; @! n% J
: @% A4 ] ^+ W t; s: l, J' E
许多著名作家都以文字简洁著称。这方面的文苑佳话有不少。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平均五年写一本书。有时一天只能写两页。但他坚信“天才即耐心”,认为“涂改和难产是天才的标志”。他的作品文字凝练,被誉为典范。美国黑人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也一向以简洁精练著称。读者问他简洁风格的秘诀,他说:“我站着写作,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作,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等到校阅我所写的东西时,我就坐在安乐椅上,这个舒服的姿势,容许我勾去一切在我看来多余的东西。”前苏联著名小说《恰巴耶夫》的作者富尔曼诺夫对创作非常认真,曾劝告青年同行:“写作要严格、严格、再严格。求快——这意味着不是往山上爬,而是从山坡上向下滚,到头来只有死路一条。”
" [" k$ t# V. a; H# g/ M# Y' { \1 R$ L% R9 u( B1 k
当然,这不是说文章写得越短越好。该长的时候也可以写得长一些。问题在于,长要有长的内容。从内容表达的角度看,应当如苏轼讲的那样,“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而从语言应用的角度看,应尽量做到言约而事丰,不要言长而事短。
' r/ s! T% K) b5 Y1 T
8 F7 K$ X+ K% _7 U; p3.适当润色加采,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 U- Z& q) q$ K8 ~$ X" E4 R R! H5 d# i# |( S
我国古人说,“言为心声”。普希金说,“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文章的语言根植于心灵深层,同时又要打动他人的心灵。作者和读者要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契合,就要求语言有文采,生动感人。“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文采,修饰。! _$ V8 i2 X: X9 z' w. \
- P1 R" L) X4 E& D' i; R
要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作者需要开阔思路,善于联想,勇于探测,巧于营构。我们知道,说明、应用类文体和文学性文体的语言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前者平实质朴,后者生动形象。写说明、应用类文体的作文,文字艳丽则反失其本;写文学类文体的作文,鲜情寡采,则失美感。但是,平实质朴同样可以形成不同于华辞丽句的生动感。更何况,应用类文章本来就是虚拟而作的。我们判断其语言是否合体,是就其主体风格、常情和逻辑关系而论的。
* c. n- K4 s2 h6 j
' x& X* _/ H# P' c( g8 ]- W: H带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和抒情,就更应当加强语言的优美性、生动性和形象性。诸如音乐感,节奏感,声律的平仄配合,语调的抑扬顿挫,各种修辞方法的使用,数字、色彩的镶嵌等等,都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在特定的文章中,调侃、幽默、诙谐等方法同样能造成语言的生动,收到风趣活泼的效果。如下面一段写猴子的短文:
; z+ Z2 y, H( J! A% e! @* V _) w" U+ K! ?# y: J
猴子
- c9 j1 B. J' P9 @- W% y1 K* G8 \& X+ l/ M- z3 }1 Y
猴子可顽皮了,它是动物中的淘气鬼。它前肢长,后肢短,两只眼睛骨碌碌的,爬高跳跃可是它的拿手好戏。
+ |! L7 {% I! x7 o7 \5 L
! W8 M& z! P8 ?2 T5 l* \' w+ D哦!猴子打架了,打得好热闹呵,整座猴山都成战场。难道它们不知道现在正在开展“五讲四美”?( `( G& |" _: C7 R7 v8 a t
1 n S8 L6 r, X. m" t7 M哎,你可别错怪它们,它们正在选猴王呢。自从孙大圣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后,猴子们没有了王,常受别的动物的欺负。如今它们要选一个身强力壮的猴王,好重振旗鼓呢。但愿它们以后选大王能举手表决,而不再打架了。
: L& s2 E/ |7 g0 r( v9 b2 W4 x2 s- _0 j& p$ D
议论文的语言同样可以写得生动一些,活泼一些。但生动的语言不是滥用形容词。有些人常在议论文中堆砌形容词,如“我们要永保崇高的壮美的灿烂的革命青春,在我们广阔的无垠的大脑中装下大海一般的丰富的知识,为把我们红彤彤的祖国建设成一日千里的社会主义而奋斗。”文句很别扭,似通非通。
7 \4 n/ j* T* G% S: d9 r2 W( e
以上三个方面,文通字顺是基础;简洁明快是我们倡导的文风,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气息相一致;适当润色是书面语后期加工的特征,是浓是淡依文体、依语境而定。这三个方面是互相作用的。可以设想,词语不当,句子也不顺,简明是谈不上,“描眉毛”、“勾眼影”、“涂腮红”、“抹口唇”怕是愈妆愈丑。只有三个方面都做到了,三个方面的关系也协调一致,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 u# }5 D% ~; T; k- ]
: p# O; _3 c2 q8 d$ R+ I; x2 r7 k
我们学习语言,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图某一天或读几篇文章就能学好语言是不可能的。“平时不用功,考试背书本”的方式,不适应语言的学习。因为语言是“活生生”的东西,需要全面而系统地去学习、掌握和运用。- D \( n- I4 A. o/ I$ K& {
/ V0 K6 q, z' h+ ~6 O8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