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4 A# Q, \) o# R; F& e(一)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在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主观性试题主要包括:简答题、辨析题、判断
$ L. A; P( U$ ]& g& D3 V0 n9 S分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综合思考题、阅读理解题、情景模拟题、写作题、职业能 0 b+ M6 h* M6 v5 Z A! i# y4 L
力测验题等。 下面介绍部分题型的解题方法。 1.简答题 这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原则、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分析
7 t# H( W; W+ k6 {$ {能力。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1)要清楚简答题解答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要点鲜明,表述 # g: j" p$ c, K7 L# Z1 {
精炼。解答时需开门见山,抓住重点,突出重点。(2)答前先打草稿或列出提纲,然后按
. w& i6 y. V$ _0 l4 c2 g* E f要点顺序答题,一般不用举例。(3)要认真审题,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使用表现问题实
: y8 H! N2 M: M3 @/ P b质的关键词语。 2.辨析题 这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科学原理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科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D$ r" B1 S6 d" Z& X( L。 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1)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是非实质,然后再判断是对还是错 + L: m) m& y: T9 H( [
,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命题正确或错误的理由。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即结论判断,结
, ~, @7 i; k+ t* {论证明,结论推理。(2)判断题实际上是问答题的变种,是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基本原理
2 x3 B, _6 ^: }3 t7 J2 p0 C,在做出判断后;阐述理由与做简答题一样。解题的关键是判断,而判断的准确与否又在
) `* ~2 Y" w7 b) t9 W于基本原理的把握,而基本原理的运用又必须首先对基本原理所含的主要理论内容、是非
+ h* K- l+ c8 v9 i& q! Q+ W. c界限和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有全面理解和掌握。(3)注意事项:原理的运用必须慎重,结论
7 } p$ k9 K- ~& M* p的判断必须以对命题的认真分析为基础;对问题阐述观点要鲜明、简明扼要,对结论的推
/ ^" @8 O5 p8 X$ Q3 m/ @5 y+ _理不能逻辑混乱,自相矛盾。 3.论述题 这在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解题难度大,常被认为是拉 # X0 G# t0 ]+ I! D0 p1 w
开档次的题目。其实论述题也并不象有些考生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知识面广,思路正
- S8 y3 V3 M1 R确,同样容易做好。(1)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本题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作为论述题
3 W$ ^, v1 t2 [' R% `. P0 R一定要有论述的中心议题,全部回答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而展开。(2)提出论点,即
0 ]) x3 Z/ r6 M3 T, q( V+ e, W自己的主要观点,考生提出的论点一般宜精不易受最多设三个级次的论点,即论文题目直
0 w* U7 [' x7 C% @) x1 W( _7 c接提出的问题为一级论点,回答一级论点问题的论点为。级论点,以回春三夜夜点问题的
$ q/ \ A, h- q* d论点为三级论点。这样形成以论点为支撑、以中心问题为主轴的文章体系。(3)要善于精
4 [/ Q" n J( w; ]6 J+ d6 r心选择论据,论点是否正确,关键要看论据是否充分,这就要求考生在论据的选择上要注
1 O6 X5 W4 [- o4 c( S/ I意:论据要有针对性,所选论据必须是能说明论点的材料,对论点具有强化作用;论据要 2 P) p/ _+ F- ~/ h- `, y! H4 R
有代表性,不能堆砌材料,也不能生拉硬凑,对所用的材料要进行筛选,(4)重视论述的
$ D F" ^* L# m1 h8 O方法,做到深刻全面。要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做到以事述理,以理服人,不能只讲空洞 - W' y1 y, O5 L. u8 S; ?! l1 @
的大道理;再者,要注意说理的逻辑性,材料的运用要符合逻辑,不能互相矛盾,在表达
' o$ Q8 }, I* a+ c0 I0 I1 Y7 [上要规范、准确。(5)在上面回答的基础上.最后做出鲜明的结论,这是全文所述内容的
6 Z4 J+ p. B7 J2 {" b. M; O2 K8 I高度概括和总结。要紧扣命题中心.做到观点鲜明。 4.阅读理解题 这类题主要是检测应考者对语言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包括阅读 4 l2 N, a' u n; J
材料和回答问题两部分,具有综合程度高、考查内容范围广的情点。考生在回答时要学会
H }7 _( D2 q1 q/ [1 t使用下列方法:(1)善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许多考生习惯于先读材料再做回答,这样可 L& h$ n* _9 M! `9 W% d$ {$ Z# x# D
能造成如下的结果:读了材料后没有印象,回答问题时没有线索,只好再读一遍,浪费了
2 p2 P7 d1 \- I+ {2 ~& d# \ j时间;再者,开始不知道有多少问题、是些什么问题,回答时难免不准确。为此,考生在 5 b) }0 r, ]# q1 I2 k0 b0 p
阅读材料之前先看提问,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使之在思想上有较为明确的印象,这样能 . p* N+ [+ {# ~
提高阅读效果。(2)边阅读边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阅读不同于看小说,要慢慢地读, 4 u6 V! J0 r% r. ~$ ?
在读的过程中,要弄清材料与所提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特别注意与答题相关的重要概念
7 B; }& Y6 u5 c$ S& K/ c、重点观点、重要依据,并对他们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把握关键的东西。(3)分析材料中 8 J& ~2 y" D9 M0 k) ? e& s: s
的观点与材料主体思想的关系,弄清材料中的特定背景下为什么用这些观点来反映中心思 6 w( h! ~0 m& ~
想,分析各重要观点与所在文段主体思想及全文主体思想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答题的角 ; i, u9 x. U- i1 D2 Z2 ?" g1 m
度。 5.案例分析题 这类题主要是用来考核应考者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原 % A' S/ {6 o. P3 f/ K
理恰当,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条理清楚。考生在解题时需把握住下面的要领:(1)考生 0 }9 }# J a" ]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于案例分析题是根据案例所反映的情景而提出问题,这如同电视向 2 s. ~& z+ M( }
观众展示一段故事情节后,根据情节提出问题要观众回答一样,考生不是案例当事人,而
8 w) K; M' S( T: ^: z$ `; N是观众,是局外人,只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做出的答案才能正确。(2)根据案例选择最 ' G6 [+ o8 {; c0 w) ]8 z+ T
准确的原理。要在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准确把握题意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原理,可 % W) P: i( x; s, V5 _; M
见,原理的选择是否准确,原理的运用是否恰当,决定了解题的成败。那么选择原理的要
4 J. h4 }8 p; A诀是什么呢?一要抓住案例情节的实质,以便确定分析的重点;二是运用原理紧扣案例进
h& @! E; [6 Z! ]% d6 r8 R/ D行分析,要根据材料描绘的情景选择原理和组织作答材料;三是处理好分析重点问题与分
" v+ B& x/ y9 V3 ?( i0 m0 U: ~3 U析重点相关问题所用原理的关系,防止所用原理彼此孤立,甚至相互矛盾;四是分析得出
+ V% ?2 k+ s! \( O' N的结论必须科学、准确。(3)切忌空谈,分析要具体,条理要清楚,要以理明事,据事述
3 e% I8 r R" _* O理,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否则令人厌烦。同时,还要注意叙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rn
: ], ?* q9 f) P9 j4 }7 _9 q
- t9 U+ D9 A" o# L4 C: u
; t) m3 [; u! i( j; ^6.作文题 这类题属于考查应试者逻辑思维、形象逻辑、创造思维、书面表达等多种能力的综合 : E5 G" F6 H8 r1 }# A
性试题,分为命题作文和条件作文两类。无论是哪种作文题,考生在做答时,都要注意抓
9 _9 V% F% B$ n3 J& Z! l) ?住几个重要环节:提炼主题一构思结构一文字表述一润色补缺。在写作技巧上要注意下列
, A* [9 J3 z* D+ e* ]5 j H几点:(1)要符合写作的基本要求。①短小精焊,要避免因文字繁杂而影响文章主题的表
) b& h* _ p5 Q) n达和中心的阐述;②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切忌论点过多,避免因此而引起的逻辑混乱、 / D) h) V1 w1 V1 u1 [0 e
观点不明、思路分散;表意确切,用词要恰当,引用的数据、人名、年代、事件等准确无 + |7 G! w8 t2 w- w
误。(2)在写作时,必须先弄清题意,再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确定文章的中心
4 X, }5 V% \/ _& H% `2 p8 N思想,在此基础上构思结输和组织材料。(3)写完后要仔细通读全文,看看中心是否突出
! `1 h, ~5 y$ p- e) v* c$ {; |,观点是否正确,层次结构是否合理论据是否有力,如有不妥之处,尽快修改。 7、情景模拟题 这类题正好与案例分析题相反,它要求应考人把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从自身材料精
6 g" c+ }4 S* P* M述情景的感受中,悟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考生不是局外人,
, |! A9 S; M$ Q- s- A而是“戏”中人。以此来考查应考人的适应能力和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答题方法上需
S" h) p4 j; g B4 n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考生应进入角色,以真实的心态去感受和体验,面对情景去分析和思 v, ?: N, Q1 g8 h w
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当然,也不能因此忘记自己的任务(考试),受情景的迷惑
0 E: b* l" ]5 D3 @而使观点偏颇,在开始答题后,要走出情景;二是要处理好答题要求与作答方式的关系, * R7 d1 ^$ P& w: W$ I
答题的方式方法要与答题规范要求一致。情景模拟题一般有两种题型,即提出处理问题的 4 y: R+ n, |8 s3 Z' E: x
方案或发表对问题的见解,考生在回答时,必须看懂试题的要求,以防答非所问。 (二)自始至终保持必胜的信念 自信对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有了自信,才能生存于世上,应付各种挑战,
0 u7 Q/ N( G# K- a$ x t. M克服障碍,处书决断,坚守自己的信仰;反之,如果没有它,便会轻视自己的人生价值,
" v) V+ }( y$ W$ K a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受别人的支配。所以,人们常说,有了自信便能成功。自信为什么
3 b+ g k) } d6 [这样重要,原因有二:其一,自信能排除恐惧、不安等不必要的烦恼,使你能运用清晰的 1 q" Y6 R! |# Z
头脑,创造新的意念,并培养新的友谊,它还能使你获得一切成功阶段上出现的良机;其
. m/ q1 p' `; w3 |二,你的自信,将引起别人对你的信心,成功多半落在一个具有自信心的人身上。对于参 , L8 m) X; b# a# q' \
加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的应考人来说,建立自信心,是获胜的保证。因此,考生在整
- R9 s3 D( i% A# _3 Z个考试过程,必须保持自信心。 1.了解自信的本质 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他理想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之分,实际的自我又可分为主观的
3 h j1 ~' C, Z$ P" g4 p1 o- W$ u自我和客观的自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就是主观的自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客观的自我 ! }% O$ v0 N6 y V8 X) i
。如果主观的自我高于客观的自我,那么这个人就充满自信,如果主观的自我低于客观的 + g* E6 Z6 ~" {- } ^
自我,那么这个人就缺乏自信,为此,你首先要重视自己、尊重自己,要维护自己的个性
) S: ` m8 p1 L w6 R、自己的尊严,决不能看轻自己,要坚信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独立性,不必理会别人对自
4 q' |1 R+ o ~9 Z/ R3 J9 `9 l己怎样评价,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主,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来把握。实际上,正如世界上有
" G8 N5 i) i5 _' @* h9 B三分之二的人患有或多或少的营养不良症一样,也有同样数目的人患有自信不良症,营养
# d/ i/ G# E7 [) q1 f+ [不良症可以由药物来治疗,自信不良症却没人给你开药方,唯一能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已 * |" @' D n3 v
,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2.可以判断一下自己的自信度 回答如下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了解自己的自信度:①在别人面前,会不会老担心着别人
) h+ L% P, \! ?% D) y对你有怎样的看法?③是不是常有“今不如昔”的感觉?③与生人见面会不会胆怯?④对
, r$ R2 s$ W9 r9 v3 Y+ s/ s- e% q即将来临的考试是否感到心慌?⑤是否会把过错嫁祸给别人?⑤在家里和工作单位里,是 3 P5 G$ [/ x! V5 n- ]# {, X
否总想发火?(7)是否怕失去日前的工作,弄得鸡飞蛋打?(8)与上级谈话是否会忸怩 / |0 n2 T/ _1 F7 V& X# M& `
不安?上述八个问题中,如有一个“是”或类似肯定的回答,那便是危险的信号,必须尽
; m& d2 [% m$ P2 O" |2 j快调整自己,恢复自信心。 3.多想一想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有利于增强自信。u 你可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优点检查表,这样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有着更多的优点:① + N$ S/ p+ T% i& A! F- x
情绪上的优点:温暖,敏感,关心别人,有同情心,能针对别人的需要做出适当的反应,
: r1 x- } v3 }$ e7 b2 J慷慨,慈善,能鼓舞别人的信心,了解别人,体贴、照顾别人,考虑周到,接纳别人,支
( X0 J) S/ ~1 a: y3 @$ F持别人,体谅别人,直觉准确。②智能上的优点:善于分析,知觉敏锐,聪明、智慧,反
) _, D& U Q! b应快,善于掌握观念,能做深度的思考,领悟力强,记忆力好,对学问有好奇心,语言能
+ l7 c w$ Z7 ^3 H力强,有良好的推理能力。③美感上的优点:对颜色敏感,对设计有创新意识,有想象力 % S! d# n7 s# w* j
,能发明,能即兴而作,懂得配置家具,懂得选衣服,能安排食物和花卉,懂园艺,能弹 2 n/ c% h; z9 _! T, i: p
奏乐器,能绘图,能唱歌,能演戏,能做手工艺,能跳舞。④人格上的优点:有热心,有
9 \% v$ S6 z) W+ R3 a勇气,有决心,诚实、坦白、公平,幽默感强,机动,自然,有口才,有说服力,思想开
+ @$ U" F" r' V! B2 ^; F- m放,弹性大.有号召力,负责任,卖力,活泼,内省,温和,热情,整洁。(5)体能上的
) h S4 j$ {- s) `% j6 ~8 Z6 O优点:平衡能力强,体力好,有忍耐力,协调性好,动作敏捷,具备竞赛的精神,双手灵 ( g$ \, U' a& T5 p: r
活,体型良好。通过挖掘自己,就不难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优点,你也许会感到自己是
9 U- L$ { W7 V" q: T颇有能力的,有比其他人优越的方面,从而较客观地把握自己的能力。
, Y8 m7 K5 X& p! ], } ; a* V7 X) ^* z0 \# `
4.克服影响自信的阻力 人的自卑感一般来源于幼年时双亲的教育不当,也就是说是社会压抑了人的个性,妨 0 E s+ [8 `' Y
碍着自信的形成。如在家里,要服从长辈,尊重别人,要顺从别人的意见,要好好学习大
7 Z) S% j6 @! T5 U人的行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征得别人的许可等等,这对孩子的社会化是有帮助的,但也压
" W, V! ^* s) J- N6 H/ I" c抑着他的个性和自信。在许多学校里,不但要求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还要批评那些有个 , _ p- [1 Y, F
性的孩子,使得孩子只有采取社会一般认为正确的感觉、思维和行为。因此,明确自己自
) m# e" R# \: |- F- U0 M尊心理的来源,也就向着克服自卑感迈进了一步,这对建立自信心很有帮助。
|